清末赴美留学幼童的苦难,清朝幼童赴美留学

幼儿园 2023-07-25 22:58:32 460

清末赴美留学幼童的苦难?可以这样说,当时的留美幼童不仅克服了身在异域的困难,而且学习成绩也十分拔尖。 当时的西方学者被中国留美幼童坚韧的毅力所折服,这位学者认为,留美幼童的职责是引导中国走出'孔教'之泥潭,进入'西方科技'的领域。那么,清末赴美留学幼童的苦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洋务运动留学幼童

众所周知,“洋务运动”乃是清廷发起的一次自救行动,为了挽救国家所面临的危难局势。在此期间,清政府耗费巨资,每清册年投入八万多美元,折合白银六万两,以供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学。这对早已财政困难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然而清政府在耗费如此大投入的情况下,派出了物誉一百二十人,最后却只回来了九十四人,这究竟是为何呢?

当然,有一部分幼童是不幸病逝的。民国时期,儿童没有什么预防针之内,医疗又差,孩子往往患有慢性疾病。而那个年代,即便美国也没有抗生素,得了疾病还是很容易死的。这些孩子背井离乡,到了谋生环境,水土不服是难免的。有3人早早病逝,非常可惜。至于坚持不回国的区区几个人,也更容易理解。费劲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就要学成,却莫名其妙的被要求归国,这谁会同意。虽然每年几百两银子的花销,都是请政府提供。但即便上了大学,其实学生还是很有机会自行打工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的。

当然了虽然有九十四名学生都回去国家了,但其实这些学生回去之后并没有说被清政府分官看重,有些甚至因为当时的政治被排挤甚至逝世。

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

140多年前,120个平均年龄12岁的男孩 踏上了兴国救亡的赴美求学之路,他们乘坐火车,轮船几经周折来到大洋彼岸一个建立不足百年的陌生国度。

是谁提出让他们远赴异国他乡的?又为什么会选中他们?这些留美幼童经历了什么?后来又成就了什么?——纪录片《幼童》下 完结篇

公派120个幼童,只有94个返回(具体原因可以看之前上-中篇,点击头像,主页就能看),回来后的孩子都被李鸿章严加看管,70%被分配到了北洋。 提起“北洋”,人们自然会想起“北洋水师”、“北洋政府”、“北洋军阀”(甚至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等一系列与清末民初政治紧密相联的词汇,足见“北洋”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如此看来十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些孩子在中国近销袜代史的发展上起到了 举足轻重 的作用。

当时的中国政坛被分割成两股势力洋务派和守旧派 ,李鸿章也面临很多强有力的敌人,这些人给皇帝的奏折中总是能通过一些“谬论”来弹劾开明派。也许现在我们听来觉得是歪曲事实,但是对于这个上千年读着孔孟,考着八股的帝国 来说,这些理论总是一针见血,直抵当权派的心亏哗激。

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美

留美幼童回国之后,纷纷在各自的槐闷逗领域大方异彩,展现了自己的价值,比如詹天佑罩携修建了京张铅卖铁路,顾维均成为了出色的外交家,均为我国做出了贡献,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晚清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

自洋务运局迅动以后,清政府派留学生留学西洋各国成了一个重要的举措。1872年8月,30名中国儿童首次派往美国留学,其后的1873年、1874年、1875年,又各有30名儿童赴美留学。这四批共120名留美学生,被称为“留美幼童”,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那么这些留学生到美国后都经历了什么?回国后又为清王朝做出了什么贡献?

赴美留学的提议与实施

官派留学生的计划是由中国第一位在美国大学毕业的自费留学生容闳提出的。1846年,香港马礼逊学堂校长美国传教士布朗回国时,带了容闳、黄胜、黄宽3名中国学生一起留美。他们进入美国马萨诸塞州孟松学校就读。

1848年黄胜因病提前回国,1849年黄宽转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医。1850年容闳考入美国耶鲁大学,1854年议优异成绩毕业,1855年回国,曾为曾国藩办洋务采购过机器,并向丁日昌和曾国藩提出派幼童留美的计划。

1871年,曾国藩和李鸿联名奏请“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并具体建议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30名,4年共120名,分批赴美国留学,15年后归国,正可报效国家。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并令翰林陈兰彬、容闳二人主持留美事宜。

清末留学生

那些留美幼童回国旁镇后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个个都有着比较好的成就。在不同的职位上为国家做出历史上贡献最大的人穗启余,还有人国荣牺牲猜滚了。

以上就是清末赴美留学幼童的苦难的全部内容,容闳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广东、上海等地招到了30名10至16岁的幼童,并在上海出洋局补习中文和英文,经考试合格,才正式派遣赴美留学。1872年7月,容闳先往美国安排学生宿舍和学校。8月11日,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